
【大公報訊】記者張帥、歐陽思柔武漢報道:6月初,嫦娥六號着陸器在月表完成取樣任務後,一面由玄武岩纖維製成的「石頭版」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開。這是中國首次在月球背面獨立動態展示國旗,也是中國探測器在月球上又一次打上「中國標識」。近日,參與嫦五、嫦六五星紅旗研製的武漢紡織大學專家接受大公報專訪介紹,作為輕質、柔性防護材料,玄武岩纖維不僅在航空航天有更廣泛的應用,其良好的阻燃、隔熱性能也使其成為消防服、熱防護服的上佳面料。
國產技術鋪路月面「原位製造」
月面國旗團隊教師王運利教授介紹,玄武岩纖維具有非常優異的隔熱抗輻射性能,能夠抵禦月表惡劣環境。而且,月面玄武岩較多,未來建造月球基地需要就地取材,月球玄武岩做成片狀或者管狀建材,用於月面建造,這樣比在地球上取材節省成本。嫦六上五星紅旗採用來自太行山的玄武岩為主的複合材料製造,玄武岩佔比62%,是對月面「原位製造」的探索。
歷時近4年,武漢紡織大學團隊攻克玄武岩超細纖維紡紗、織造及色彩構建等諸多國際難題,首次研製出無溫控保護、獨立動態展示的「石頭版」高品質織物國旗。盛丹博士介紹,為把玄武岩變成纖維,團隊將玄武岩石塊倒入熔爐中進行高溫熔融,當熔爐溫度達到1600℃左右時,玄武岩呈液態流動,再通過噴絲板拉出極細的玄武岩長絲。在纖維拉絲完成後,還需要進行特殊表面處理,以進一步提高玄武岩纖維的柔韌性能。
武漢紡織大學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徐衛林表示,未來玄武岩纖維作為輕質、柔性防護材料,將在航空航天,如宇航服、太空艙、月球基地等場景會有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大公报: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805316945520758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