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記者張帥、歐陽思柔武漢報道:嫦六月面國旗研製團隊成員、武漢紡織大學教授曹根陽介紹,製造嫦六月面國旗,需要大致經過五道程序,首先是將石頭打成非常小的塊,不同地方採的石頭可能會有差異,要把石頭混合到一起去,將石頭拉成非常細的細絲。第二個關鍵的工序是紡紗,紡完紗以後接着是織布,然後再是印染,最後是整理,經激光切割、裁剪、縫紉,得到成品國旗。
王運利教授表示,為了得到穩定的超細絲,團隊做了不計其次的試驗。研製團隊聯合湖北一家公司創新設計了噴絲板內腔結構,並進行了梯形優化,再配合爐內分布式精準控溫,成功實現了超細玄武岩纖維的穩定量產。團隊利用織物表面的芳綸短纖毛羽,使顏料中的黏合劑與其形成類似「鉚釘」錨定的效果,有效提升塗料的界面結合牢度與國旗圖案的飽滿度,保障國旗的月面展示效果。通過以上技術攻關,首次成功研製出「石頭版」高品質織物國旗。
「我們團隊還有老師是在香港讀了博士,然後回來任教。學校培養的本科生也有去香港讀研究生,留在香港當助教。」王運利教授和盛丹博士介紹,香港理工大學等香港高校的紡織專業實力亦都不俗,與武漢紡織大學的交流很多,期待兩地專家特別是年輕研究人員未來也更多交流合作,共同促進中國紡織業的發展。
大公报: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80531695113273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