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培养单位:
为进一步落实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教研 【2023】2号)及《工程类专业学位类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学位办【2023】19号)文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开展研究生分类培养研讨,具体安排如下:
一、时代背景
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在教学内容与育人方法方面有待提高;毕业生对接真实产业需求的能力有待提升。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业态不断涌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对创新人才的渴求愈发强烈。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之一,我国要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由于产学研创新链条存在严重瓶颈制约,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出现脱节的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教研 [2023] 2号)等文件要求,分类制定培养方案,形成两类教育各具特色、齐头并进的格局,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二、指导思想
(1)基本原则是两类学位同等地位、同等重要;改革方向为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改革路径强化两类学位的差异化要求,以重点领域分类发展改革为突破。
(2)问题导向,聚焦关键性问题,采取针对性举措;尊重规律,先立后破,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整体推进,全链条、各环节改革措施衔接配合;机制创新,培养单位内部体制机制改革。
三、讨论提纲
(1)各学位点如何分类规划两类学位的发展方向?
(2)如何分类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优化人才选拔标准?两类学位在“评优评先”中的侧重点如何体现?
(3)深入推进分类培养方案优化的举措如何体现?毕业标准如何体现分类培养的指导思想?
(4)如何加强分类培养的教材建设?如何体现两类学位的教材建设的内容?
(5)如何健全分类培养机制与体制?
(6)如何分类推进学位论文评价改革?
(7)如何加强分类建设各学位点的导师队伍?
(8)各学位点的特色做法和有益经验是什么?如何体现分类培养与学科交叉特色?
四、工作安排

研究生院
2024年6月5日